蔡少芬怒了:中国式「逗」孩子,比你想象的可怕多了!

2018-07-22 02:20:32


最近「娘娘」蔡少芬带着两个女儿上亲子节目,其中有一个环节让孩子选择妈妈或者玩具。


面对工作人员玩笑似的吓唬——「妈妈没了」,小女儿包子哇地一下哭出来。


看得人心疼。



2016 年,沙溢和胡可带着大儿子安吉出席晚会,主持人多次开玩笑说安吉长得像自己,他是安吉的亲爸。


小安吉站在台上,一脸委屈和不知所措。




以上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在生活中很常见。


心理专家武志红曾说:「中国广泛存在的『逗』小孩,就是把心灵仍然敞开而单纯敏感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样绝望、粗糙而鄙俗。」


孩子们并不是什么玩物,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人,是有灵魂的生命,需要被平等对待和尊重。所以,一定要杜绝那些对孩子的语言暴力和挑逗。


1

爱我的孩子

就请不要捉弄我的孩子



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被戏弄,是父母的责任。


请不要说「你妈妈不要你了」

一位妈妈说:


有次朋友逗孩子,说「你妈妈不要你了,周末都不带你玩。」这句话说了好几遍。当时我在厨房听到,心里很不舒服。

下次我还碰到谁对着我孩子说这句话,不管她是谁,我一定要跟她好好理论一番,因为这句玩笑话的伤害力很大。

孩子有时候会相信,特别是几个人反复说,那还真是三人成虎了,大人都信,何况一个孩子,而当你的话被相信了,在孩子心里产生的后果,估计你从来就没有想过。


不要让我的孩子回答:爱妈妈多,还是爱爸爸多一些

在孩子心里,爸爸妈妈是一样的。如果总是有人问孩子:「你喜欢你妈妈一些,还是喜欢你爸爸一些呀?」会让孩子陷入两难的境地。


孩子分不清楚是玩笑还是真话。每思考一次,就会难过一次。有些大人看着孩子为难,反而更开心,不知道这是出于什么心理。

请不要给我孩子贴标签

一些人喜欢给孩子们下定义,打一些标签,比如:

「他是一个爱哭鬼!」

「他注意力太差!」

「他思维不行,反应慢!」

「他是一个懒家伙!」

在童年,这些贴的标签,往往伴随孩子的一生。如果大人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等于给孩子下了定义。这会给孩子极大的心理暗示,也许他就真的成为这样的人。

你根本就不了解我的孩子,所以请不要给他贴标签,孩子需要的是鼓励!


2

大人为了所谓的「好玩」

伤害了多少孩子?



看看下面这些情形,是否让你觉得熟悉?

情景 1 :孩子跟家人说爸爸没穿衣服游泳,家人哄堂大笑后故意逗孩子「你是穿衣服游泳的吗?」孩子哑然。

情景 2 :妈妈让孩子叫客人「阿姨」,客人一定要孩子叫「奶奶」,孩子不知所措。

情景 3 :街上遇见一阿姨,阿姨逗孩子说「把你的超人送给阿姨吧」,吓得孩子躲起来,阿姨说孩子「真是个小气鬼」。


情景 4 :同学聚会带上孩子,有个大人将烟纸揉成一团跟孩子说里面有糖,让孩子说「爸爸是流氓」就给孩子吃,当孩子照说后全桌哄堂大笑。

情景 5 :孩子在吃零食,客人说「好像很香哦,给我吃一点吧!」,当孩子伸着小手将零食递给对方时,对方说「你这么大方我就不吃了」。孩子疑惑不解。

这些情形让大人得到快乐,但这快乐是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


虽然营造了气氛,孩子却受到了伤害。因为在孩子的内心里,他们还不能分辨哪些是玩笑哪些是真的,大人的戏弄会让他们无所适从甚至做出极端反应。


3

戏弄孩子有哪些不良影响?

孩子缺乏安全感

在孩子纯真的世界里,他们把大人的话都当真,听到不好的话会觉得很恐惧,比如「妈妈不要你了」,「爸爸不回家了」,「奶奶只爱妹妹」等话语,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恐惧、无助、愤怒,他们失去了安全感,甚至会通过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安,比如伤害自己或别人。


孩子变得不信任成人

孩子出生后,他们没有「欺骗」或「虚假」的概念,他们从没想到大人的行为是为了取乐,大人的戏弄会让他们感觉到被欺骗、被戏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们可能会变得不敢相信别人,对周围的人也充满提防,不利于孩子的人际交往。


孩子可能会习惯取悦别人

时常见到不少家庭来客人时,就让孩子「给叔叔阿姨唱首歌、跳个舞、背首诗」。虽然是出于喜爱孩子,但这是不尊重孩子的行为。如果真的喜欢孩子的表演,可以先征询孩子的意见。


有些孩子不愿意大人还强迫,把孩子当马戏团演员。

这种做法还有个严重的后果是,孩子可能会在成长过程中将所有的注意力用来取悦别人,日后如果得不到别人认可就会大受打击。

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被戏弄,是父母的责任。

上页12下页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