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 苏轼 后半生 苏东坡

2018-07-18 18:59:58

林语堂曾说:


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也有人曾说: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生风雨,过眼云烟,我行我素,泰然处之,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


年少时,总以为苏轼苏东坡不是一个人,后来,越了解他越发现,前半生,是苏轼;后半生,才是苏东坡。

1057年,20岁的苏轼进京赶考。


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参加考试的学生有苏轼、苏辙,还有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这一届科考,因此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


当年考试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他读完苏轼的考卷,赞叹不已。但他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便将本应第一名的试卷定为了第二名。


哪知解封一看,作者竟是苏轼。


得知真相之后,欧阳修为之一震,“把你旧日文章也找来我看看。”


一看,欧阳修更是惊赞不已:“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出人头地”这个词儿就是这么来的。


就这样,一出场就惊艳了整个大宋,从此,苏轼的才气逐渐开始名扬天下。

到杭州担任通判期间,不同于现在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当地遍布盐碱地,饮水都是困难。


他亲自带领众人在西湖边实地勘察,重新疏通“钱塘六井”,杭州百姓无不为苏通判叫好。


漫步在景色迷人的西湖之畔,品着西湖龙井,喝着甘甜的井水酿造的美酒,苏轼心情大好,诗兴大发,写下那首千古传诵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上页1234下页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