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杆下半场和贸易战预案,中国经济2018年的年中总结(2)

2018-07-13 23:35:47


大家可能更关心我们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当前,从外部环境来看,最大的不确定性是中美贸易摩擦。全球经济复苏态势还是比较强劲的,包括贸易,但是也呈现分化的态势:美国经济很强劲,一季度增长2.3%,二季度可能还会高于一季度,但是欧元区和..经济并不好。新兴市场最近波动很大,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包括美元指数的上升,阿根廷、土耳其货币大幅贬值,出现了经济动荡。


对中国来说,最主要的是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争端。最近美国宣布对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从时限来看,可能很难规避。总体来看,我个人判断,500亿美元商品加税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并不会太大。对GDP、就业、贸易的影响,有很多测算,多数机构的结果是,对经济的影响大概在0.1到0.2个百分点,对贸易、就业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是它对市场预期和供应链调整的影响会比较大。这种市场预期,从股市和债市也会渐渐有所反应。前两天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深指跌破1万点,有各种因素,这可能是一个触发点。 当然,对我们最直接的影响还体现在出口部门上。5月份的外贸数据超预期,这与下半年加税,企业“抢跑”、提前出口是有关联的。这也预示着下半年的出口增速可能会有下降。这是外部的不确定性。

从国内看,在去杠杆背景下的内需增速放缓成为影响经济最重要的因素。最明显的影响是投资增速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前五个月降到了历史的低点——6.1%。回想十年以前,我们的投资都是两位数增长,高的时候达到百分之二三十。现在投资增速已经低于GDP增速了,这还是名义增速,如果看实际增速的话,再算一算,这个数字让人觉得很担心。


这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基础设施投资。因为制造业投资是回升的,前五个月,民间投资带动了大量制造业回升;房地产投资高位运行,并没有下降,当然,下半年也许有下降压力。而基础设施投资回落幅度很大,而且基础设施投资占比以前是比房地产投资占比低,现在已经超过房地产投资占比,这跟我们去杠杆、清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融资行为是有关联的。这也预示着下一步在政策调整上,也要注意这种倾向,怎么能够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继续增长,又能避免投资的过快下滑。


第二是去杠杆的非对称性,加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压力。所谓非对称性,就是对国有部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它的影响不一样。大家知道,民营企业的很多融资,包括信贷,是从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取的,包括同业、表外这个渠道,现在去杠杆加快了这些领域的收缩,对民营企业融资形成了很大压力,而且市场利率也有上升,融资成本也在提高。


第三是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依然是值得关注的话题。现在最难的是搞不清楚隐性债务的规模多大。我看了很多报表,所说的差距很大。今天看到这个报告里的测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21万亿到30.5万亿之间,是显性债务的1.4到2倍。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问题就比较严峻了。

第四是地方政府债务,把隐性债务也考虑进去,压力还是很大的。更需要注意的是地区的不平衡。刚才说的是全国,如果看某些省份的话,隐性债务的规模可能更大。现在有些地方由于偿付能力不足,已经靠借新还旧、借新还息来接续债务。在融资环境收紧的背景下,隐性债务的压力在增大,它成为一个风险的窗口,值得关注。


第五是房地产市场积累的矛盾增多。过去房地产市场主要是从需求侧发力,靠抑制需求,供给侧用力不足,在很多地方出现了供需背离。怎么抑制需求侧呢?通过行政性的举措,限购、限售、限价,这些调控措施造成的市场扭曲越来越严重,最典型的是一二手房价倒挂,倒挂以后,人人都愿意去买房子了,本来不需要的也去买了。一手房价比二手房价还低,很多地方是摇号,不需要的人也去摇号,摇一个号倒一手就变成钱了,这是行政调控带来的一种扭曲。在房地产上不调不行,再加大力度也不行,处在两难的境地。所以这个矛盾在积累、在增加,房地产也是一个风险的窗口。银行里的大量信贷是以土地和房产做抵押的,房地产一旦出现问题,对金融、银行的拖累会比较大。


第六是居民部门杠杆率的上升对消费的挤出效应。现在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按照有的机构的数据,我们已经达到了49%。我们的居民部门负债率已经很高,而居民部门负债的70%来自房贷。从这个意义上说, 房贷或者居民部门的债务对消费有挤出。5月份消费数据的下降是不是跟这个有关联?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下半年下行压力会相应增大,政策上要有底线思维,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


展望全年,上半年经济增长6.7%到6.8%,应该说问题不大, 下半年下行压力会相应增大,我们在政策上要有底线思维,特别是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多,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是要妥善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应对贸易摩擦,当前最主要的是要稳定预期,这是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能轻易变,要坚持结构性改革、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方向,同时也要有底线思维,要做好各种预案,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


第二, 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积极。下半年下行压力的显现,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比如,中美贸易的走势会怎么样?很难去测算,所以要有预案。要继续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同时可以再研究, 看下半年的形势,不是再去增加投资、扩大投资规模,主要是建立企业的补偿机制,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职工的..和再就业机制,这需要相应的投入,也需要继续研究。


第三,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不能变。我们过去两年去杠杆,好不容易得来的成果,不能轻易调整政策取向,不能因为市场有些反映就调整取向。但是政策的松紧搭配是可以做相应调整的,现在可能有些偏紧。我们说,稳健中性并不是偏紧的货币政策,这种偏紧可能对去杠杆并不会有积极效应,因为市场利率提高以后,会进一步提高债务规模和负债压力。所以,在稳健中性的基调下,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我觉得是下一步要研究的。同时,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适当降低准备金率,这也是可以研究的。


第四,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破除无效供给、加快处置僵尸企业方面,要加大力度。僵尸企业的处置尽管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不是很理想。二是债转股,落地的进程也不是很明显。怎样明确国有低效资产的价值评估和银行不良债务的处置原则?国有资产债转股怎么估值才公允?遇到很多问题。要是按照原有的框框来弄,会担心国有资产流失,怎么让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有积极性去债转股?现在融资成本又很高。以前在90年代后期主要是政策性手段,都是银行来承接的,现在用市场化手段,银行怎么才有积极性承接这个股权?这个政策上还要研究,要有相应的补偿机制。


在培育新动能方面,还得加大力度。这次中兴事件暴露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要强化创新。靠什么强化创新呢?产权激励,知识产权激励,是最好的激励方式。怎么来实现知识产权激励呢?地方已经有很多实践了,上海、浙江、重庆、成都,科研人员脑力劳动的投入和单位资金、设备的投入,都作为共同投入,形成的成果,科研人员应该分享产权。我们《知识产权法》规定,职务研究成果归单位所有,而单位归国家,那就是归国家所有。现在地方已经有些尝试了,首先是确权,在研发活动开始前就分割确权,成果出来了,我占多少产权,产业化以后就分享收益了,这是个重大的突破。


今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里有句非常重要的话,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个人所有权,这是个重大的突破。以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办法是奖励,而且提高比重,现在提高到50%,有的地方更高,70%。但是产权和奖励的激励作用完全不一样,有的人形象地说,产权是分地,奖励是分粮食,分地好还是分粮食好呢?说得很形象,这个突破可能会带来科技生产力的重大转化,是一次解放生产力。我们到了这个时代,以前靠要素投入,解放的是传统生产要素,现在越来越需要人力资本的投入,技术的投入,我们需要解放新的生产力,这方面要有所突破。


第五,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稳是当前的主基调,在稳的基础上怎样推进建立房地产的长效机制?包括多主体供给, 我们的土地是不是地方政府来垄断;多渠道保障,是不是只有房地产商才是房子的供应主体;租购并举,要不要改变租购失衡的状况?这些已经做了积极的探索,推进房地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里面最核心的是土地制度。宅基地能不能扩大流转范围,置换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能不能同权同价入市,这些都是未来改革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一点,我非常赞成要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过去在追赶阶段,国家为了集中有限的资源来达到产业追赶的目标,长期实施产业政策,对特定产业给予相应的扶持,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也有副作用。我们说“无心插柳柳成荫”,BAT,哪个是产业政策培育出来的呢?我们在新时代,进入到前沿地带,以前都有目标、有路线,现在不知道往前怎么办?这个阶段需要试错,试错靠企业、靠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创新,没有竞争就没有效率,没有竞争也没有高质量发展。所以,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竞争,这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一个主基调。在制度上,也要建立公平竞争的审查制度,出台的文件、法规都要经过公平审查,消除对竞争市场的扭曲,为市场竞争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公平的生态。我相信在这种环境下,中国的创造力,中国每年800万学子的创造力,一定会释放出来,把中国发展推向更高的水平、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作者: 中金梁红


各位领导同事好,今天参加了中金梁红博士的讲座,以下是主要观点,供参考:


贸易战现状

1. 在贸易战刚开始时,中方非常努力希望取得谈判成果,但是两次被反悔,现在已不再进行任何谈判

2. 目前高层也不再接触,这次2000亿也没有通知

3. 如果中国继续保持克制,不再进行反制后面会有更大的主动权

4. 从中国自己来看,国内市场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价码


中国接下来的对策

1. 对内:做好国内的改革,进一步开放,降关税,制定负面清单

2. 对外:搞好关系,..很关键,体量够大,10月安倍访华,争取建立中日韩自贸区

3. 进一步扩大内需: 减费减税,扩大准入(医药,电力,石化行业)


下半年政策可能的变化

25日之前的政治局会议会对货币和财政进行调整,今年以来政策执行出现了一定的偏离(社融过低,财政支出太慢)。


最有可能改变的几个点:降准150bp,资管新规时间缓和,环保、基建增加支出。


当前市场处于底部,只是缺乏催化剂。



更多金融市场分析,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圈子


上页12下页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