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有“好”、有“坏”,到底杀了好还是留下好?

2018-12-30 13:43:15


幽门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病因早已明确。早年的一些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Hp感染与一些疾病,包括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腺癌、肥胖、哮喘等呈负相关,从而提出Hp感染可能对这些疾病的发生起保护作用。


Hp真的有好坏之分?根除是否真的利大于弊?


请看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刘文忠教授的详细解答!

一、Hp菌株有坏、好之分的观点已过时



1997年Lancet发表了2篇关于Hp致病性的争鸣文章。微生物学家Blaser教授首先提出了Hp菌株存在多样性,有坏(bad)菌、中性(neutral)菌和好(good)菌之分,理由为:


(1)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病因,但感染者中仅<20%的人发生上述疾病;


(2)Hp定植于人胃内已有很长的历史,已适应于人类;


(3)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腺癌和哮喘等疾病随Hp感染率下降而增加,Hp感染可能起保护作用。

胃肠病学大师Graham教授以来信的方式对上述观点进行了反驳,提出了“唯一好的Hp是死的Hp”观点(即活的Hp都是坏的)。理由为:


(1)虽然Hp感染者中多数人无明显症状,但均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这些患者有发生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风险,但谁会发生难以预测,这一情况类似于结核或梅毒感染;


(2)细菌在人体内定植时间漫长并不能排除致病性,例如结核杆菌在人体内定植也有很长历史(4万年);


(3)根除Hp可预防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在少数胃体胃炎为主(胃癌表型胃炎)患者中可增加胃食管反流病发生风险,但不根除Hp则增加胃癌发生风险,“两害相权取其轻”,值得根除。


不同Hp菌株的毒力强度确实有一定差异,但并不是说毒力弱一些的Hp菌株就不致病,因为Hp感染者几乎均会发生慢性活动性胃炎。在这一争议中,Graham教授的观点是主流,而Blaser教授的观点随时间推移而淡出,他本人也基于事实已逐渐放弃。


2015年发表的“Hp胃炎京都全球共识”提出,“不管有无症状和并发症,Hp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共识水平:100%),理由是Hp感染均可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Hp感染可在人一人之间传播。该共识报告的这一陈述为上述争议画上了句号,即只有坏的Hp,并无中性或好的Hp。


二、Hp确实是胃部疾病的罪魁祸首

上页123下页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