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丨马长生团队Circulation 刊文:我国心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中存在明显性别差异

2020-02-21 01:13:48


尽管近几十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整体诊断和治疗水平已取得长足提高,然则心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仍存在显着不足,导致心血管疾病相关灭亡呈持续增加态势。国外研究显露,心血管疾病预防不到位这一现象在经济掉队区域和女性人群中加倍凸起。今朝,我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是否存在性别差别,尚缺乏明确的研究数据。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从属北京安贞病院马长生传授、杜昕传授团队最新研究功效提醒,我国心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中的性别差别明确存在,需要接纳多方面的办法进行干涉,以提高公家心血管疾病预防意识和执行能力。该研究于 2月17日在线揭橥在《轮回》(Circulation)杂志。


研究对象起原与根基数据


该研究基于中国心律失常风行病学研究采集的雄厚数据,从性别视角量化剖析了我国城乡居民对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策略的执行和达标情形。该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查询设计,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这七个地舆区域拔取了39个社区进行查询。


在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时代,共有64893人(≥45岁)列入了查询,个中47841人完成了查询,总应答率为73.7%,男性和女性离别为66.4%和79.3%,农村和城市居民离别为80.3%和69.0%。


研究发现,完成风行病学查询的47841名应答者中(女性占61.3%), 5454人(女性占57.2%)已罹患心血管疾病,9532人(女性占70.5%)将来10年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高(风险>10%),其余32855人(女性占71.3%)将来10年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10%。


一级和二级预防中性别差别明确

1. 一级预防


在将来10年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高、应接管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人群中,正在服用至少一种指南介绍药物的比例都较低(女性48.5%,男性39.3%)。女性中服用降压、降脂和抗血小板药物的比例离别为44.4%、10.2%和13.2%,男性中的比例离别为36.3%、6.3%和8.1%。


尽管女性较男性而言更倾向于使用降压药物(风险比OR 1.21,95%CI 1.01~1.45),但在掌握可改变的危险身分方面更不睬想,如女性的血压(OR 0.46,95%CI 0.38~0.55)、低密度脂卵白胆固醇(LDL-C)(OR 0.60,95%CI 0.52~0.69)、体重(OR 0.55,95%CI 0.48~0.63)掌握欠安(图1)。

图1. 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性别差别。


2. 二级预防

在已经罹患心血管疾病、应接管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人群中,仅有48.6%的女性服用了至少一种指南介绍的预防药物,而男性中这一比例为59.8%。这部门女性中,服用降压、降脂、抗血小板药物的比例仅为39.5%、16.4%和20.9%,均低于接管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男性(离别为46.7%、22.5%、34.2%)。

在心血管危险身分掌握方面,女性较男性更有或者掌握好血压(35.2% vs. 28.7%,OR 1.31,95%CI 1.14~1.50),抽烟者更少,运动量达标者更多,但LDL-C达标率不及男性(27.5% vs. 38.2%,OR 0.66,95%CI 0.57~ 0.76)(图1)。

3. 岁数<65岁和农村女性预防工作更差

此外,研究人员还依据岁数、城乡分布和受教育水平进一步剖析了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性别差别。究竟显露,岁数<65岁女性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工作最差,农村区域女性的危险身分掌握情形较城市更差。受教育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预防中存在的性别差别无关。


存眷女性,多维度干涉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对于将来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高的人群和已经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做好心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至关主要。掌握好心血管危险身分和顺从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治疗是公认的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高效方式。


上述最新发现提醒,我国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性别差别明确存在。与我国男性比拟,将来10年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高的女性不太轻易掌握好血压、血脂和体重水平,罢了经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女性在服用指南介绍的二级预防药物方面做得更差。


该项研究具有必然的临床指导价格,提醒我国今朝心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办法执行和达标情形均不敷幻想,且存在较严重的性别差别。这提醒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赐与需要的干涉,提高全社会和女性自身对心血管健康的熟悉和存眷,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明确能够缩小该研究发现的性别差别的有效干涉办法,制订重点存眷女性的切实有效的心血管疾病预防计谋。


起原

Shijun Xia, Xin Du, Lizhu Guo,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 Circulation. 2020;141:530-539.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9.043731.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