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新闻】寒门硕士放弃百万年薪离职湖畔大学:小镇考学艰难经历让他有一个梦

2018-07-16 16:11:24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33岁的杨全军给自己取的花名是“七对”。


“打四川麻将的人可能知道,七对很难和牌,但一旦和牌,必定大胜。我不轻易做决定,出手必然是经过审慎考虑,认为势在必行的。”


他做的决定,就是放弃百万年薪和在阿里巴巴的千万期权,自己创业做互联网教育。


7月3日,33岁的杨全军迎来入职阿里巴巴9周年的日子。这一天他正式告别杭州西湖鹆鹄湾岸的湖畔大学,回南京打造一款互联网教育产品。


很多家人和朋友表示不解:离开阿里巴巴和在湖畔大学前途无量的岗位,置身高风险的创业中是否值当?毕竟在阿里巴巴,杨全军的年收入已远超100万,出走创业必须放弃阿里巴巴的期权,以及蚂蚁金服股票的未来增值空间,而这些加起来已将近1000万。


然而,对杨全军来说,这并非一时血气,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2013年,杨全军机缘巧合下调岗到淘宝大学,开始接触在线教育;两年后,他继而在湖畔大学负责在线学习产品的开发,直至离职。将近6年的摸爬,杨全军对教育行业形成了自己的认知,自己从小在小镇求学深受缺乏教育资源的苦,他坚信科技对教育的作用,希望用科技推动教育进步和教育资源的公平。




“差学校”里农家子弟考上名校,不容易


2009年,杨全军从南京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硕士毕业后,通过校园招聘加盟阿里巴巴,担任产品经理,负责产品的规划设计。2013年,在线教育掀起一轮热潮,数以百计的新兴互联网教育企业涌入市场。偶然一次机会,杨全军内部调岗加入淘宝大学,投身在线教育的红海。他和其他几位产品经理一道,研发线上..产品,同时为数百万的淘宝商家提供远程学习服务,满足他们获得开店交易、优化搜索结果、提高店铺转化率等技能的诉求。


杨全军(右)


那是杨全军第一次接触在线教育。通过一轮“试水”,杨全军开始发现公司引领的教育模式变革势不可挡,从线下到线上,教育被互联网改革后,正引起广泛的化学反应,它打破了时空局限,可以服务更多的人,让他们接触到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越发趋近古代先贤所倡导的“有教无类”。


这让杨全军回想起在农村上学的经历。高中时,他的梦想就是考上南京大学,但隔壁班老师质疑他不可能考上南大,他的班主任虽然很欣赏这个勤奋好学的农家子弟,但也觉得他能考上南京另一所大学已经很不错了。杨全军说,不是老师看不起他,而是自己所在的小镇中学教育水平极其落后,教给学生的多是应试内容,学生整天为考试而学习;恢复高考以来,该高中考上南大的只有两个人。


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当时是2003年,基本没有一流学校到他们高中进行招生宣讲,杨全军完全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也不知道该如何了解学校、院系专业信息,获得消息的渠道只有观看江苏教育台,或者到网吧上网检索。志愿表提交的前一天晚上,班主任突然打电话,说在电视上了解到他的分数或许满足南京大学的投档分数线,让他致电学校招生办咨询。


当时他已经填报了另一所大学经济系。第二天早上,南京大学招生办答复说

有90%的概率能上,杨全军仍不放心,当天下午让家庭条件稍好的姑父驱车带他到招生办实地核实,才最终确定报考南京大学。


杨全军在南京大学


“如果不是自己运气好,恐怕也上不了南大。”杨全军感叹道,从小生活在农村,他深刻认识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他希望通过最前沿的技术实现教育的“返璞归真”,让“有教无类”从古时愿景走向现实。


湖畔大学“扫地僧”经历受益良多


2015年3月,杨全军再次转岗,加入由柳传志、马云、冯仑等九名企业家和著名学者共同发起创办,被誉为“中国最牛大学”的湖畔大学。


起初,由于影响力不足,新加入者无法保留阿里巴巴集团员工身份,湖畔大学在招人问题上一度陷入“绝境”。作为光杆司令,杨全军带着第三方服务公司的技术人员一起从零开始,从报名推荐系统到内部学习应用,搭建湖畔大学的整个产品技术体系。当时,老板梦柔特意找杨全军谈心,“湖畔大学的经历,对你以后发展会有很大帮助,就像少林寺扫地的和尚,听听(课)也是好的。”



湖畔大学第三届学员开学预备营

在千岛湖赛艇基地划赛艇


诚然,杨全军此后一番话也印证了这一点,“在阿里的前半段培养了我的专业技能,给了我很多思想上的启蒙,湖畔大学则完完全全升华了我的价值观。”一次外出团队建设,领导跟杨全军和他的同事说,湖畔大学的员工如果以后出去创业,从第一天开始就是带着社会责任和使命的。杨全军一直牢牢记住这句话,“世界应该因‘我’而不同,改变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只要能推动社会的进步,都是好的。”


2017年10月,杨全军重返母校南京大学,参加本科毕业十周年聚会。聚会上,他再次听到时任学院主任提到“创造健康社会”的院训,因为阿里巴巴和湖畔大学的经历,这一次他有了更深的感触。


杨全军参加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3级十周年聚会


“教育就是创造健康社会的一种方式。孔夫子云,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但时隔两千多年,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杨全军想做的事情,就是通过科技的力量,推动教育的公平,让更多人享受更好的教育。

“要和牌就要和‘七对’”

上页123下页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