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为什么当不上帝都了?

2018-07-23 03:00:01

说起中国古代史,一个绕不开的地理区域就是关中。作为关中地区的精华核心所在,西安自然也就成为了串联中国历史记忆的一座名城。时至今日,西安仍然是中国中西部最发达的城市,引领着西部经济的进步,是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



西安的特殊地位,很大一方面来源于它长时间作为..王朝的首都。从秦到唐,西安的出现,往往是以堂堂帝都的身份。然而唐以后,西安的地位却一落千丈,此后彻底失去了作为首都的可能性。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来看看这背后的原因。


铁骑飞空京洛收

会盟赞普散边愁


西安这个概念可大可小,但在大小两个尺度上却有着相似的特征。


宏观上的西安可以认为是整个关中盆地。在讨论这座城市作为首都和军政重镇的身份时,人们很难绕开整个关中盆地而单说西安本身。


关中盆地之所在


横穿整个盆地的渭河流域,提供了充足的农业用水。在秦岭和黄土高原两块难以开发的土地之间,夹着这样一个肥沃的盆地实在是自然的恩赐。因此,关中盆地是北方..最早开发的农业区之一。


关中之沃野千里


《战国策》和《史记》中就有关于关中盆地堪称“天府之国”的记载(这个说法后来被诸葛亮借用去形容益州,从此变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说相声的祖师爷东方朔则称之为“陆海”,极言其农地肥沃(后来同样被人拿去形容四川)。


能同时据有两大盆地,则天下可定


对外,这里则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区域。东侧和山西之间的黄河天险,是秦晋之间天然的分界线,;北侧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形复杂,难以被穿透;南侧的秦岭山高水长,合围在一起,关中盆地如同一个要塞。


《两都赋》所谓:“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褒斜、晚首之险,带以洪河、径、渭之川。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防御之阻,则天下之奥区焉。”


其实就是在说关中盆地四周的天险,只要扼守住其间的诸多关口,如潼关、武关、萧关、散关等,整个关中盆地便固若金汤。


四塞险固,沃野千里


从微观尺度来看西安这座城市,则是关中盆地这个优质地理板块中的精华。


西安所在的西安小平原,位于整个关中盆地的终于,南靠终南山屏障,东侧有从终南山伸出的骊山回环保护城市东缘,俯瞰整个小平原;渭水和灞河构成的夹角则构成城市防御前的最后一道天险。



从防守的角度来看,西安周边也正好是防御关中平原的最后一层防线,把城市建于这最终防线之后,可谓万无一失。


西安的帝都生涯,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隐隐朱城临玉道

遥遥翠幰没金堤


中国古都很多,最重要的当数西安和洛阳。这两座城市在王朝中起到的作用不同,却往往以互补的关系出现。(如东西周、东西汉、唐两京)


西安相对而言是一座防守型的城市,其原因如前所述,封闭的关中盆地是西安的外部防线,城市基础则是山水环绕的西安小平原。


选择西安作首都的王朝,大多起步于群雄割据之时,以关中为根据地,可令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再适时向东和向南进击,进可攻退可守。


秦正是凭借关中盆地强大的防御力

得以在残酷的战争中

始终保持自己本土的大致安全

他打别人容易,别人打他难


而洛阳位于天下之中,防守难度比较高,但沟通诸多地缘板块,可四面出击,若以富庶的关中为后盾,则洛阳可作为关中政权向东扩张和控制的枢纽所在,这在中国统一的早期阶段尤其重要。


天下之中


在打天下的年代,西安与洛阳之间是完美的互补关系。但在王朝完成统一大业之后,西安作为首都的优必要性就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西安和东部距离太远。


西安和洛阳之间的道路距离在350公里左右,即使按现代强行军每天50公里的标准,也要走一周才能到达。漫长的距离和时间,不利于西安对东方事务的控制。


出了函谷关

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不容易


比如以关中作为根据地的西汉政权,在统一天下之后,却要不断地通过洛阳对东方的异姓诸侯施加影响。


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移都关中到十二年四月驾崩,七年间刘邦曾七次亲临洛阳。凡是涉及到翦灭异姓王、分封同姓诸侯、封赏功臣等事宜,多在洛阳进行。这种重大内政不在首都长安办,已经说明了问题。虽然关中仍是向东控制的基础,但诸多职能已经可以东移。


通过洛阳向东的水路

确实可以辐射西汉关东大部分地区

(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上页123下页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