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没有“老板”的公司,缘何成了世界500强的排头兵?

2018-07-21 00:07:18


本文字数:2896|预计4分钟读完

30年成长为行业巨擘,同时登上国际竞争舞台的平安,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08年,20岁的中国平安初现峥嵘,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名462位。那一年,中国平安完成了1.0传统金融模式的探索,从单一保险公司正式成为了综合金融集团。围绕用户“医、食、住、行”需求、以“科技引领综合金融”的平安2.0才刚起步。

十年间,白驹过隙,平安已经成为亚洲唯一的全球系统性重要保险机构。平安这些年始终紧跟国家战略步伐,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相继成立了陆金所、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平安科技等在内的一系列创新金融公司,围绕用户“医、食、住、行”等生活场景,构建“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慧城市”等五大生态圈,用户规模和活跃度得到显著提升。

30岁的平安朝气磅礴地迈入了3.0时代。

今时今日的平安,以营业收入1441.97亿美元(9745.70亿元人民币),利润131.84亿美元(890.88亿元人民币),在2018年度《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位列29位,蝉联中国内地混合所有制企业第一。同时,在全球金融企业排名中,中国平安名列第5位。


2018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名前30名

作为全球重要榜单,《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以公司年度收入和利润为主要评定依据,考量企业每一年的业绩与成就,也见证了中国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撑——中国规模企业的成长与增速。


少年强则国强,对于现代经济而言,企业强大的背后也是国民经济与国力的强盛。30年成长为行业巨擘,同时登上国际竞争舞台的平安,便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高级“打工仔”的崛起

研究平安的发展与成长,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在他身上,能够看到很多“敢为人先”的企业管理与业务上的新鲜尝试。

2018年5月25日,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发表三十周年司庆致辞,题目是《铭记初心:我是一名保险推销员》,如此巨轮的掌舵人自称保险推销员?

熟悉平安的人就会知道,马明哲说的没错,偌大平安,他不过是一个“打工仔”。

很多人最早猜测,平安是谁家的?有“中国”想必应该是国家队。实际上,查询平安的股东,平安不属于深圳市政府或其他国有资本,也不属于马明哲。目前单一最大股东是泰国正大集团,深圳市政府的持股..深圳投资控股公司是第二大股东。这两家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别为9.3%和5.3%。平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联交所的上市招股说明书中明确表示:公司没有控股股东,也没有实际控制人。

换句话说,平安本质上没有“老板”。就像马明哲常说的:“平安姓社会,属于全体股东。管理层就是打工仔,我们不为某一单个股东服务,而是服务于全体股东。”

分散的股权结构,在深圳企业中倒并不稀奇。包括万科、华为在内一众深圳起家的民营企业,创始人的个人股权占比都很小,最明显的就是公司常常能上各大百强榜,企业的一把手却都上不了富豪榜。

不过,老板不是富豪的平安,却让一大批员工成了富翁。现在企业治理中所提到的员工持股,激励计划,其实是马明哲创立平安之初就想到的制度,因此平安是最早采用员工合股基金持股的民企之一。

当年,马明哲将董事会批准的以他持股为主的员工合股基金,分配给了底下近2万名员工,马明哲本人在合股基金里仅持有极少的股权。这样的分配机制,在2007年平安上市时,让那批早年一起打拼的员工都成了千万、百万富翁。如马明哲所说,平安属于全体股东,那么平安创造的价值与效益亦是。

平安的股权分散,可股东之间的规矩却做得很好。治理结构上东西方结合,有监事会,还有独立董事。按照平安的董事会决议,股东无论大小,都必须秉持“三不”原则——不干涉具体业务经营,不派员参与平安经营管理,不与平安发生关联交易。这样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就能各司其职,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有人猜测,马明哲、王石和任正非等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批民营企业家,在深圳起家前都带着浓重的国企基因,相比个人利益,他们更在意事业成就、企业发展,个人控股权的事太次要,才得以让真正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逐渐成熟,并且让这些企业从创立伊始,就已经拥有了现代企业治理的雏形。

不管为何原因,至少现在看,分散的股权制度,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让一把手们,没有了财富与利益的束缚,反而能跑得更快、更稳。


敢于吃螃蟹的人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桥头堡,深圳的改革基因,赋予了扎根在这座城市中的企业,敢试、敢闯的空间与勇气。

脱胎于中国改革试验田的蛇口工业区,平安的创新是融入血脉的,从产险发展到如今“金融+科技”双驱动的综合金融集团,从过去13个人到如今170多万名员工,超过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30年里,平安做了很多次领跑者,带领旗下20多家子公司开创了从0到1的突破,也做了很多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平安成立不久,马明哲就开始有意识地寻求先进企业治理的方法论,这是平安能够稳坐多个领域头把交椅的原因之一。在平安内部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把制度建立在流程上,要把流程建立在系统上。”

1994年,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以近5亿元人民币认购平安10%的股份,相当于平安净资产逾6倍的价格,平安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引进外资的金融企业。

资本国际化后的平安,在内部管理与财务治理上得到了外资股东的启发与建议,也成了境内唯一一家聘请国际会计师事务所,采用国际会计制度和国际精算师的公司,并愿意广纳国际人才,搭建国际化、职业化的团队。还在汇丰的帮助下,耗资十几亿在上海、四川建立后援中心,提早为防范经营风险做好了准备。

平安的战略中有“三多”——多几步、多团队与多..。就是战略要多看几步、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与团队来做。平安明白,中国传统企业管理理念中的权责对等不可持续,西方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制度与体系,才是打造百年基业的方法。


先进的机制与企业治理文化,是平安能够多次抓住时代机遇、创造时代机会的内生动力。

从市场竞争中打拼过来的平安,是中国金融发展与改革的领军企业,走过30年,平安又逐步向“金融+科技”双轮驱动的生态企业转型,以此提高业务收入的含金量、降低资本消耗,提升效率。

一系列人工智能,包括人脸识别技术、声纹识别技术、预测AI技术、决策AI技术以及平安区块链等技术,都玩得风生水起,在医疗、房产、汽车、城市建设领域也形成了各自的业务闭环。

马明哲的理念是:“我主要负责从0到1的创新,从1到N就交给团队去做。平安从无到有,从产险到寿险,到信托、证券,到陆金所、好医生、金融壹账通等30多家子公司,每一个新模式出来,想明白后就开始找团队,推一把、扶上马,然后我再开始下一个0到1。”

马明哲最常说的话就是:“我两手是空的,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团队去做,我负责的是平安2到3年后的事情。”不论是1.0的平安,还是3.0的平安,都拥有一个有力、成熟、现代化的管理体制在支撑,确保这艘巨轮的安全运转。

以前的平安,对标汇丰、花旗等国际金融机构,近几年的科技转型与生态建设,亚马逊、谷歌等互联网公司成了其学习对象。

从目前平安展示的数据中显示,这家市场认为是金融机构的集团中,已经拥有了行业里规模最大的数据..和云..,其中大数据科学家超过500人,科技研发人员超过2万名,拥有金融、医疗专利申请超过3300项,多项技术全球领先。是金融,亦是科技。

马明哲在年报中提到,如果说过去30年,平安打造的国际领先综合金融集团这个孤品是“河东”,那么,站在新起点上,平安要走向“河西”——一个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