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在一二线城市有多套房是什么体验?关于知乎最高赞的思考

2018-07-13 21:59:10

01

每一个北漂,都有过租房的心酸经历。


我们可能会幻想,如果在大北京有几套房,当个包租婆或者包租公,该多好.....


无论买房还是租房,房子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抛去房产增值的层面,住有所居总是最棘手的核心问题。


无论房价涨跌与否,买不起的刚需还是得眼巴巴的苦攒首付。


即使你的另一半不拿房子衡量你,可是没房子可能很难过得了丈母娘那一关。


现实中有很多婚姻、爱情都败在了没房没车面前。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有房有车是家庭幸福、小有成就的标配。


听一起租房的朋友说,在他们的小城里,卖衣服月入三四千的姑娘都看不上在北京月入两万的IT男。


因为她不想还房贷。(我们不讨论婚前买房的房产归属问题)


我们爱钱、爱物质本无对错,生而为人,欲望满身,我们都只是凡人。


但可怕的,是有些人把有房有车,甚至手握十几套房产当成了人生的终极目的和炫耀的资本。


02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了篇关于房子的文章,获得知乎最高赞的回答让我很受触动。

(ps: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原回答。)


作者讨论的不是“要不要买一套房”,而是如何面对“想要持有多套房”的欲望。


限于篇幅,我精简一下核心内容。


在作者眼里,家里有很多套房的小孩,并不厉害,也不一定有光明的前途。


家里除了房子,没有其他别的重要资产和事业的小孩,哪怕在一线城市有十几套房子,他们中大多数(虽然不是所有),是没有自己的事业的,有的甚至一事无成。


他们今后也几乎无法开创事业,因为成就事业是需要动力的。这就是为什么自然资源(农业资源)最好的国家,进入工业时代后,大都成为了最穷或者次穷的,比如南美的一些国家。这个在历史地理学里叫做「资源陷阱」。


拿房子跟人比其实是一种落后文化的体现。开口闭口就「我家在北京有XX套房」的人,其实在国外大家都看不起的。


房子真不是什么好资产,而且在社会中很不安全。有渠道的人都diversify了,只剩没有任何渠道和背景的只有傻持着房产。


所以同样有很多套房,看房子占其整个人的事业、资产、收入的比例。占比很高的,一般其实是中国的底层。越靠近中心,钱越不值钱。房子就更不提了。


现在中国人觉得有很多套房的人特别厉害,不是因为他们真的那么厉害,只是大家处在这个历史阶段,思维被房产这个概念束缚了而已。


过了这个阶段,我们就不会那么在意房产了。


就像我们已经过了饿肚子的阶段了,就不会觉得家里放 10 袋大米的人比家里放 1 袋大米的人厉害多少一样。


加一个对比。美国其实并不算特别发达(按均值算)。拿美国做对比还不够彻底,如果我们把人均收入更高、社会发展更厚实的北欧加入这个对比,就非常明显了。


北欧人极度看不起比钱、比房产、比资产的人。在北欧,对于所有人(包括失业的、存款为负的),衣食住行、教育(甚至教育公平)几乎完全、无条件地解决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社会,比如开汽车容易被骑自行车的鄙视(因为不环保),所以北欧上班开车的越来越少。


钱、资产,真的是够用了就行。就像我们不饿肚子了,家里的米就是「够用就行」。


一个国家的人民长期不缺衣食住行了,其中任何一项都是够用就行,包括钱。


这一代中国年轻人信仰的「房子教」,会彻彻底底给这代人打下烙印,直到他们去世,都解脱不了。


二、三十年后,我们会被我们的子女吐槽。就像经历过赤贫人生的暴发户,喜欢点一桌子吃不完的菜来显摆。


03

仓禀实而知礼节。


因为缺房子,我们生活在一种恐慌情绪之中。


当资源不再稀缺的时候,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会再纠结房子。


站在高山上一定是能看到在平地上看不到的视角的。


尽管我们还因为六个钱包还凑不齐首付而发愁,但该有的格局、认知,一定要有。


很多事情不必那么执着结果,重要的是过程的体验。


人的目的要是高度物化异化,才是极其可悲的。


几年前,一个家有14套房的“房娃”只想退学做包租公。


他从小生活条件优越,收租的钱够他吃三辈子,他不明白为什么要上学。


没有经历辛苦的劳动,不能理解有些果实或享受来之不易,就可能会对生活的认知发生扭曲。


比起没钱没房没车,价值观的扭曲才是最可怕、最赤贫的。


04

和一起租房的北京女孩聊天,女孩说:


“拆迁家里分了好几套房,但没啥好工作。我也很想改变,于是出来尝试北漂的生活。但关键是我越来越懒了,啥活儿都不想干,但花钱越来越多。”


可见,手握几套房的人,并不一定就快乐或一定事业有成。


可能因为物质兜底,他们会缺乏拼劲儿。


但不论处在何种物质环境里,人都有解不开的烦恼。


最根本的,还是要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我为什么存在?我有什么样的追求?我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我该如何去改变现状?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因为太关注别人,羡慕别人手握好几套房、羡慕比我们有钱,羡慕别人家庭能提供更好的条件,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甚至自暴自弃。

但羡慕有用吗?


一番意淫之后,我们还是要努力过自己的生活。


很多时候,如果我也像xx一样手握几套房就好了......诸如此类的幻想,不仅产生不了任何驱动力,还可能会打击我们的信心。


内心很多解不开的结,都可能是欲求不满的错。


最可怕的是你的竞争对手直接生在了终点线。但面对这样的既定事实,我们的抱怨苍白无力。


与其羡慕,还不如把这种羡慕转化成前进的动力。


比如对标某个比自己更优秀的人,然后向他学习,逐渐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同样的,财富的积累、知识的积累,都要一步步去沉淀。


手握多套房产的人,可能是上一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果。说白了,拥有很多套房并不那么厉害。


人与人的竞争,最终还是认知层面的较量。


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迎接新的风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但能抓住机遇的,往往是那些能够最早洞察趋势的人。


总之,房子、车子、钱,不是人生的终极目的。


最幸福的,还是追寻自我的过程。


不断精进自己,不断的开拓自己的格局,永远都有机会。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